|
“认为中国经济下滑,中国人就不愿意消费了这种理论反映了对中国的不了解。中国人的生活理念与西方不同,西方开发国家的消费者善于花未来的钱,而中国人基本上总在存钱,中国人的储蓄存款是世界上最高的。西方消费者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借不到钱花,而中国人确实存钱防老防危机,因此,经济不好未必就没有钱花。而因为有了电子商务的方便和物美价廉,人们反而更愿意在网上花钱。”
股东关心的“中国零售平台”,有人均 GMV 近 3 亿元的赚钱效率
“截至 2015 年 6 月底,阿里巴巴集团总共有 34000 名员工。其中,专门从事‘中国零售市场’与 GMV 有关的员工数仅不到一万人。”
包括淘宝、天猫、聚划算三大业务在内的“中国零售平台”,是最为消费者所熟知的阿里巴巴,这一块业务也创造了阿里巴巴约 80% 的营业收入。从马云披露的这些数字来看,这几个事业部似乎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臃肿。
平台制的商业模式,是人均近 3 亿元 GMV 的基本保证:近年来,以天猫为主的 B2C 业务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传统零售品牌入驻,加上淘宝、天猫原有的商家维护,维持一个稳定并有所增长的业绩,并不是难事。
抛开“你不懂中国”的老调调,马云的核心观点是:中国人由习惯储蓄转向习惯消费,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,不会受到经济形势的严重影响。
仅从电子商务的情况看,不管是加大力度做新类目的京东、数量众多的海淘平台,还是各类垂直电商,都在做刺激消费需求的事。但对经济前景的期望通常是会影响消费的,就当大众曾经担心未来生活而存钱防老一样。
当然,在介绍自家业务之外,马云照旧花了不少笔墨谈经济放缓对国家而言为何是一件好事。
至于不到 10000 人的团队数字,我们的猜想是:这可能是剔除了相当规模的支持团队(如客服、技术、行政、人事等)之后的结果。今年马云也曾几次表示,不希望公司扩张太快,想“整一下队形”,保证员工数不再增长,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,维持业绩增长。
|
|